-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新教育与现代女性作家群体的诞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钱穆的文化学观点认为文化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类型中间还有一个介乎于其中的制度文化类型,制度文化立足于社会层面,但既不偏重于物质也不纯然体现于精神,而体现为一种
钱穆的文化学观点认为文化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类型中间还有一个介乎于其中的制度文化类型,制度文化立足于社会层面,但既不偏重于物质也不纯然体现于精神,而体现为一种文化方法——调节和制约人类社会行为和价值规范的文化方法,包括政治、道德、宗教、法律、教育、习惯等等。以制度文化考察教育,会发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教育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传统的教育文化为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贡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教育文化直到近代出现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改变一个人的特质,包括知识、思想、见解、品格、行为、价值体系,其终极意义则是发展人性,进而发展社会。近代中国,人们追求通过现代教育来培养现代国民,进而将中国社会改造成现代国家。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出现之后,教育文化从本质上发生质变,形成新教育,新教育培养新国民,其目的是发展新社会,建设具备现代意义新国家。
伴随新教育的发展,中国女性群体也发生了本质转变。传统中国社会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教育,对于女性的各种要求却以文化的面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直到近代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教育才开始出现。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第一代女性作家群体诞生,经由新教育的培养,这批女作家在女性的人格平等、宗教信仰、婚恋家庭、职业独立等各方面与此前的历代“才女”有了本质区别,在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以及发表形式等各方面也与“闺阁文章”迥然不同,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女性作家群体的诞生。一百年倏忽而过,回望百年前这批女作家的诞生,新文化运动、新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那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最初走来的身影,在地平线上。
一、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女子新教育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女子教育滥觞于晚清,但这应该是狭义的教育学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才”的延伸意义。如果以渗透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教育文化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文化对中国传统女性有着非常全面、细致、严格的规范。在这种教育文化中,女性只是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中的从属角色:“宗法社会中有一最特殊而最不平等的观念,便是妇人‘非子’。子是滋生长养之意,是男子的专称,是能够传宗接代的。妇人,不过是伏于人罢了;夫人,不过扶人罢了;人就是第三者,是他人,所以妇人是伏于他人的,夫人是扶助他人的,没有自己的独立性”[1]113。《女儿经》是女子教育,“三从四德”当然也是女子教育,这种教育从文化层面开始发生,渗透在生活中不易察觉,几千年来塑造着中国女子的传统形象,直至晚清民国发生真正的性质转变,使中国女性群体发生了本质转变,进而诞生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现代女性知识分子以及现代女性作家群体。
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需要诸多客观条件,然而诸条件中对女性群体影响最大的当属教育文化。陈平原谈到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新教育’,就没有中国现代小说”;“正是这些接受‘新教育’的青年学生,支持、协助‘五四’作家初步完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2]21。
而现代女性作家正是直接受惠于“新教育”的“青年学生”的一部分。新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女性从传统社会要求的只需要有生殖能力的“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作为社会人,现代女性需要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平等的经济地位,需要有掌握知识文化所具备的话语地位。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教育培养了人格平等、有职业精神的现代知识女性;现代女性通过受教育来完成自己冲出家庭、突破传统婚姻的束缚,形成了新的婚恋价值观;大量教会女校的创办则影响了现代女性作家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她们人道主义的充满爱的创作风格,并最终形成了现代女性作家群体。
回顾女子教育,晚清时期在戊戌之后已有女子学校、爱国女学等在许多地方开始兴办。1902年,蔡元培与蒋观云、乌目山僧、林少泉(后改名为白水)、陈梦坡、吴彦复诸君组织一女学,命名“爱国”,“初办时,学生很少;爱国学社成立后,社员家中的妇女均进爱国女学,学生骤增”。蔡元培自述爱国女学最初有很强的革命性质,“在爱国学社中竭力主张军事训练,算是种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的种子”[3]36。几年之后蔡元培等人离开爱国女学,学校便慢慢脱去了革命性质,成为普通中学。然而,1904年的《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仍对女子教育有严格限制:“中国男女之辨甚谨,少年女子断不宜令其结队入学,游行待市,且不宜多读西书,误学外国习俗,致开自行择配之渐,长蔑视父母夫婿之风”。民国成立之后,壬子癸丑学制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高等小学以上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普通中学、女子中等师范学校以及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
文章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网址: http://www.xjysdbjb.cn/qikandaodu/2020/0722/383.html
上一篇:职业院校新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下一篇:“七环节·六段式”新教育实践对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