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搭建校园监测平台 创新教育评价模式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工作重心己由规模发展逐步转移到内涵发展上。为此,国家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工作重心己由规模发展逐步转移到内涵发展上。为此,国家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新形势下,学校如何评价学生这一现实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如何弄清教育对象发展的具体状况?如何弄清学生各方面素质在区域、城乡、性别方面的具体差异情况?如何弄清教育投入、课程、教师、学校管理、家庭等各种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这些新问题与单一、陈旧的教育质量监测方法、评价模式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出,为探索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有效监测手段。笔者针对重庆市大渡口区已普及城域网的实际,提出“搭建校园监测平台创新教育评价机制”这一构想。 一、目的与作用 搭建校园监测平台(简称平台)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基本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可对基础数据采样,并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提供科学、量化的数据支撑。平台应发挥三个作用:一是满足宣传形象、展示成果、资讯互动的需求。在国家、市内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形势下,平台即可充分展示学校教育发展动态及取得的成果,又能满足学生、家长、学校对互动教育资讯的需求。二是奠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学校管理基础。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全样本采样、跟踪、分析和管理学校教育各类基本信息,通过教育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得资源建设、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学生流动状况、心智发展状况、身体状况,留守儿童状况等教育综合状况,为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学校管理奠定基础。三是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品牌形象。通过平台建立教育资源库,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凸显办学特色品牌形象,逐步实现校园的数字化建设目标,促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二、思路与要点 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功能,为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依据,就必须注意三个结合:一是把“国家要求”和“区域实际”有机结合。平台建设应充分考虑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与重庆市的特殊市情,尤其是具体的区情校情,借鉴他人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立足现实,适当超前。二是把“全面监管”和“特色强化”有机结合。教育工作涉及面太多,在具体操作时对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诸方面因素都有独立的评价方案和手段,要在个性因素中找到影响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共性因素,为强化学校管理提供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三是把“顶层设计”和“落地生花”有机结合。学校应结合国家、重庆市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与自我实际,制订具有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案体系,并与平台建设相结合,力争通过探索实践,真正把国家的顶层设计在校内“落地生花”,积极主动地探索出具有自我特色的教育之路。 三、规划与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平台应规划为四个子系统:网上督导、学校特色展示、交流互动、问卷调查与数据采集,分别承担如下功能: 1.网上督导系统 这是一个集信息上报、评价反馈、督导管理为一体的系统。把学校基础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情况等信息与督导反馈相结合,建立综合电子档案,为评价教育教学成效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支撑。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2.学校特色展示系统 开放校长、教师、学生的个人展示空间,用于学校教育管理、校园动态与特色等信息互动。既可传达教育管理信息,也可以上传活动资料、学校成果讯息,展示教育风貌。 3.学习、交流互动系统 一是构建教育资源库。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教育互动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对登录平台成员的资源访问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和统计、分析,为教育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二是打造家校互动社区。通过走进学校、教师之家、家长意见箱等网络互动平台,采集互动数据进行教育统计分析,用以指导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4.问卷调查与数据采集系统 关注教育内涵发展,定期开展学生、教师、学校问卷调查,运用教育统计的方法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为促进教育优质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四个子系统各自独立又密切相关,共同为平台提供支撑,为教育教学督导、综合绩效考评等提供可能。 四、结果运用 平台搜集、跟踪、统计、分析的教育数据,真实反映和量化学校发展、师资建设、学生身心发展、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的状况,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等提供最强有力、最可靠的数据支撑,必将极大地促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总之,平台依托城域网,将从理念、机制、规划、手段、效能等方面促进教育评价与管理的创新,真正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快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积累宝贵经验,最终促使学校教育再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网址: http://www.xjysdbjb.cn/qikandaodu/2020/0804/401.html
上一篇:校长一天的“云端”漫步
下一篇:原来教育生活可以这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