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一年级新技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故事是情境,故事是镜像,故事是营养,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共同阅读就可以打造生命共同体。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新孩子系列”中的《新教
故事是情境,故事是镜像,故事是营养,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共同阅读就可以打造生命共同体。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新孩子系列”中的《新教育的一年级》丛书,为儿童认知世界提供了工具和路径,也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向善的生命镜像,也为儿童精神发育提供了极佳养料。同时,它还是老师的操作手册,孩子喜欢的故事,更是父母进行家庭教育导航的指南针。它不仅符合儿童课程的本质,而且还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更符合低段的教育教学规律。稍加梳理,就发现这些故事涵盖、并可以用来解决学会阅读、交往、生命健康、情绪管理、纪律、节日庆典、自然科学、自主自立、艺术素养、家庭教育、每月一事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讲故事,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如何让孩子更爱阅读,学会便捷地给孩子买到喜欢的书籍,如何深度地了解并参与学校的教育,如何消除代沟,做到与孩子无话不说;如何在意见不同时,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奇怪的想法,如何与孩子一起过传统节日……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书上找到答案,且可以照着操作,以共读的方式,打造成长的生命共同体。 每册书最后的《附录》,童喜喜还用书信的方式,给大小朋友介绍了这个月的阅读的书目;同时,她还结合书目,提示你可以开展哪些实践活动。这些书目,教师既可以把它纳入自己的课程计划,父母还可以作为亲子阅读的书目。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说过,大人不爱读的童书,一定也不适合孩子读。作为一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新教育的一年级》12册童书除了能够供儿童阅读、进行潜移默化的濡染,同时也能给老师和父母以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诸多借鉴。 本书中类似开学仪式、生日课程等各类故事,都清晰地描述了教育场景,直观地表现出教育技巧。但也有一些课程、方法、技巧,还暗含在不同的教育故事之中,特归纳和梳理如下。 一、深入心灵:阅读课操作方法 一年级应该带领学生阅读大量的绘本。学生识字少,我们只有通过讲绘本故事,来带领孩子阅读,给孩子讲故事,不是孩子认识字以后就不讲了,而是在孩子识字以后仍然要坚持讲故事或朗读故事。 我们先看9月《开学仪式和毛毛虫》这个故事的片段,从中学习老师怎样给学生讲故事。 回到教室,还没来得及细看五年级大哥哥大姐姐送的书,新的课本已经摆在了课桌上。 新课本散发着一种很不一样的味道。牛妞捧着它们,凑到鼻子前,深深地闻:“好香呀。” 花儿老师马上说:“没错,这就是——书香。” 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抱着书闻了起来,大家使劲耸着鼻子,教室里就像装满了满满一屋子小狗。 花儿老师说:“书中更香的部分,鼻子闻不到,嘴巴才能尝到。” 听了花儿老师的话,有的人呆呆看着花儿老师,有的人好奇地翻着书。牛妞皱着眉头,看看书,又看看花儿老师,默默研究着。 终于,有人问:“更香的部分用嘴巴?是用嘴巴吃吗?”接着就有更多人说:“我想尝。”“怎么吃?”“我现在就要吃。” 讲绘本故事,老师要根据班级状况,营造讲故事的氛围。在故事中,花儿老师用嗅书香活动,营造了讲《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氛围。 当孩子们在老师营造的故事氛围中静下来后,老师就开始讲故事了。一般说来,故事讲两遍。 老师讲第一遍时,一般要完整地呈现故事。如书中的花儿老师,就是这样: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就知道怎么吃了。”花儿老师神秘地一笑,新的故事就开始了。 听上去,这个故事挺简单—— 静静的夜里,一枚小小的蛋躺在树叶上,美美睡着觉。 星期天的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啪!蛋壳破裂,钻出一条又瘦又小的毛毛虫。 毛毛虫饿坏了,到处寻找吃的东西。 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可它还是饿呀。 星期二,毛毛虫吃了两个梨子。可它还是饿呀。 星期三,毛毛虫吃了三个李子。可它还是饿呀。 星期四,毛毛虫吃了四个草莓。可它还是饿呀。 星期五,毛毛虫吃了五个桔子。可他还是饿呀。 星期六,毛毛虫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萨拉米香肠,一根棒棒糖,一角樱桃馅饼,一段红肠,一只杯形蛋糕,还有一块甜西瓜。 这下可糟糕了。这天晚上,毛毛虫就胃痛起来…… 紧接着,就到了星期天。毛毛虫吃了一片可爱的绿树叶。这下它舒服多了,它不仅一点儿也不饿,也不再是一条又瘦又小的毛毛虫,而是一条胖乎乎、圆滚滚的大毛虫。 毛毛虫造了一座小房子,叫做“茧”。它在小房子里住了两个多星期,又咬了个洞,钻了出来…… 奇迹发生了: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这个故事叫《好饿的毛毛虫》。有的同学以前看过这本图画书,有的同学听到第二天、第三天,就陆续明白过来,所以,每当花儿老师说完毛毛虫吃了什么,同学们就跟着一起快乐地叫道:“可它还是饿呀!” 雷天龙一边叫,一边咽着口水。听着这样的故事,他觉得自己真是有点饿了呢。 完整地讲完了第一遍,还要讲第二遍。第二遍的讲述,不是简单地重复故事,而是把故事与学生的生命编织在一起,让这个故事成为“我”的故事。看看书中是怎样编织的: 如果,故事就这样讲完了,这个故事也的确很简单。 但是故事讲完了,花儿老师又问:“亲爱的毛毛虫们,你们还想再听一遍吗?” 故事,总是受人喜欢的。所以,大家的回答又干脆又整齐又响亮:“想。” 花儿老师又给大家讲了第二遍。 “在很多年以前,亲爱的毛毛虫呀,你还躲在妈妈的肚子里,美美地睡着觉。” “有一天,你出生了——噢,亲爱的毛毛虫,你长得又瘦,又小。” “为了长大,你不停地寻找吃的东西。” “第一年,你遇到了一本书。‘啊呜!’你一口吃了下去,可是,没过多久你就饿了……” “第二年,你遇到了两本书。‘啊呜!’‘啊呜!’你两口吃了下去,可是,没过多久,你还是饿了……” 花儿老师一直讲到吃下五本书,再讲第六年:“第六年,你一口气吃了很多很多本书……糟糕,是不是很多书看不懂呢?那么,亲爱的毛毛虫,请吃掉一张绿色的入学通知书,来上学吧!” 一双双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花儿老师。 尤其是以前看过这本书的安熊,更觉得又惊又喜。 以前妈妈给安熊讲过这个故事之后,只是教他数了数书上被毛毛虫啃出来的圆洞。现在安熊才发现,自己原来也是毛毛虫,毛毛虫吃东西和自己上学还有这么大的关系呢。 “学校,就是一个茧,亲爱的毛毛虫们,你们要在这里住多久,你们要在这里做些什么,才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呢?”花儿老师说,“请大家画一画自己如何变成蝴蝶的故事吧。” 与此同时,花儿老师点了一下鼠标,书上的那只蝴蝶,再次出现在电子屏幕上。 尽管知道毛毛虫最后会变成蝴蝶,尽管刚才已经看到过这只蝴蝶,可是,当蝴蝶第二遍出现时,牛妞的心还是猛地一跳,心口热热的。 第二遍,在讲故事时,引导学生自居进入情境,与学生生命体验相编织地呈现故事,当这样的故事成为“我”的故事时,教育意义就更加彰显了,学生对故事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接着,花儿老师把学校比喻成一个茧,问孩子们在这个茧里要成长为一只什么样的蝴蝶。由此,老师由故事完成了走向学生生活的编织,要学生自己编故事,实际就是要学生根据故事来编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的故事,要学生写绘自己的故事。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归纳出绘本课操作的一般流程:
文章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网址: http://www.xjysdbjb.cn/qikandaodu/2020/081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