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05/29]
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调查背景 马克思指出,人类除了用科学即理论思维这种方式掌握世界外,还有“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马克思讲的“实践——精神的掌握”就是指道德
一、调查背景
马克思指出,人类除了用科学即理论思维这种方式掌握世界外,还有“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马克思讲的“实践——精神的掌握”就是指道德这种掌握的特殊方式。工程伦理教育是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对待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能够从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为大众服务。
我国工程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程中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地方工科院校普遍忽视工程伦理教育,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我定位是将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工程,而对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认识不够,至于从伦理道德的层面来审视工程建设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和造就适应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为了系统梳理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中的现存问题,课题组对我国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过程中,共选取了我国10所工科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围绕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若干问题,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客观、科学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现状和问题。
二、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工程伦理教育内涵被异化。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内涵被异化了,把工程伦理教育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内涵定位的错误将导致教材选用的不匹配、教学案例选取的偏差等问题。将工程伦理教育当作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片面化倾向,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本质却截然不同。伦理教育本身的内涵极其丰富,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解偏差是工程伦理教育中诸多问题的根源。
(二)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体系被弱化。国外工程教育中伦理课程是必修课,甚至比工程教育本身更受重视,高校开设工程伦理教育课程是开设工程教育课程的前提。而绝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忽视工程伦理教育,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很多学校仅仅把工程伦理课程作为选修课甚至是公选课开设。把工程伦理教育当作必修课开设的部分学校,又缺乏课程体系建设,开设的仅仅为初级的基础课程,未能精心筛选优秀的教学内容,工程伦理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被窄化。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也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日趋多样。然而,工程伦理教学模式却十分单一,仅为传统的纸板授课,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自己的自主理解与交流。在教学案例内容选择上均为单一的负面事件介绍与分析,没有正面榜样案例。很明显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存在教材不够系统、教学内容陈旧、示范教材基础薄弱等问题。此外,国外讲授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师均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而我国很多高校讲授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师都是临时从教授其他课程的教师中抽调出来的,大多都是教授思想道德修养或是退休返聘回来的老师。既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工程的实际经验,上岗前更没有接受相应的工程伦理课程方面的培训,可以说完全凭借自己对工程伦理的理解讲授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亟待提升与完善。
三、完善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一)着力提升工程伦理教育理论自觉。基于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存困境,地方工科院校应努力深化对工程伦理的内涵理解和把握,着力提升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论自觉,努力将工程伦理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运用于广大实际之中,进一步弘扬人与自然的统一,塑造工程时代人类自身意识,进一步深化工程对社会影响的认识。
(二)大力构建新型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统工程。工程伦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上以学校课程教育、自学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三大板块为主。在校学习时要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而在实习中应以理论为基础加强对理论的应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开设工程伦理的专业课程、辅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研究、讨论工程伦理的系统平台,构建起工程伦理教育的结构体系。
文章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网址: http://www.xjysdbjb.cn/qikandaodu/2021/0323/1251.html
上一篇:浅谈心理学对小学初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下一篇:周易与教育教学